当前位置: 品牌 > 行业纵横
展望 2014中国汽车市场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17:04
 
201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在天津正式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和全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的背景下正式开启。
新的一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状况如何,发展态势如何?众说纷纭,各有己见。本刊根据相关资料编辑成本篇,起到的只是各种观点、看法的罗列和转述作用。但既便如此,我们仍用心在做,并尽可能做得周全和周到一些。因为我们感到这样做,可以为读者省去一些翻阅资料的时间。仅此,足以!
一、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计增长8%-10%
在综合行业主要企业的预测意见,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14年全年需求量约为2385万辆至2429万辆左右(全年汽车市场需求量=总销量-出口量+进口量),中国汽车全年销量为2374万辆至2418万辆,增长率为8%-10%。
 (一)2014年乘用车市场预测。1、轿车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轿车市场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预测轿车销量1270万辆至1294万辆左右,增长率5.7%至7.7%。2、SUV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预测2014年SUV销量在385万辆至392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8.8%至31.1%。3、MPV销量将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MPV市场将回复到平稳、快速的增长水平。预计MPV销量在155万辆至158万辆,同比增长18.3%至20.6%。4、交叉型乘用车需求仍然维持较低水平。预计2014年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在145万辆至147万辆左右,增长率在-11%至-9.8%左右。5、乘用车销量预测。2014年乘用车销量约在1955万辆至1991万辆左右,增长率在9%至11%。
(二)2014年商用车市场预测。1、载货车市场销量略有增长。预测2014年载货车销量在360万辆至366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9%至4.6%左右。2、客车市场将稳定增长。预测2014年客车销量在59万辆至61万辆左右,增长率在5.4%至8.9%左右。3、商用车市场整体较上年略有增长。结合各个车型的预测,2014年商用车销量在419万辆至427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2%至5.2%。
(三)2014年汽车进出口形势预测。预计2014年进口汽车114万辆,与上年持平。出口汽车103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
二、小排量增压、混动、电动三驾马车并行
 
2013年11月,国家四部委正式批复,确定23个城市与5个省份城市群成为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群),示范城市数量总计61座,示范车辆总数2015年达30万辆。而当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早在3月便出台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办法》,更是倒逼制造商不得不对新能源领域格外重视。从长远来看,混合动力、电动车、氢动力等等肯定是终极发展方向,但这些技术受制于电池技术或氢的存储问题,在未来10-20年内很难形成真正的产业化。因此如何真正有效的提升现有汽油发动机的效率、提升混动的性价比、电动充电设备的完善就是短期内各大厂商和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市场中,以德系车为主导增压发动机解决方案基本占据主导地位,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受到各大厂商推崇。而日系车尤其是丰田则主推混合动力技术,旗下众多车型都有混动车款。而电动车则由于特斯拉而备受关注,宝马i3、比亚迪戴姆勒腾势电动车都将推向市场。2014年绿色汽车会形成小排量增压、混动、电动三驾马车的拉力。
三、油价升降基本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
 
2013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4元和0.05元,调价执行时间为12月12日24时。这是自2013年2月15日第一次调整油价后的第十四次价格调整。按照成品油定价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国际油价的大幅变化,国内油价也会相应做出反应,经过多次的价格调整目前新机制已经逐渐运转成熟。2014年中国汽车油价将与国际油价基本实时接轨。#p#分页标题#e#
四、合资自主市场降温将成趋势
去年“合资自主”已经被冠以了“淘汰车型替代品”的头衔,广汽本田首款合资自主产品理念可谓是解开了合资自主品牌的神秘面纱,这款基于老款三厢飞度改造而来的产品。而除了日产启辰外,其他合资自主车型并未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合资厂商发布合资自主品牌的热情也在趋冷,把淘汰的旧车型放到合资自主上显然不是合理发展的大趋势。而且部分合资自主被定义为新能源车,比如一汽丰田和北京现代。从现在的合资自主车近况来看,厂商们的热情已经大不如前,相关的产业政策也并未向这个方向倾斜,“合资自主”在今年将降温,明年或将终结。
五、限购限行大势所趋 
“限购”是2013年车市的一个关键词。从一定程度来说,2013年车市的火爆,与多个城市的限购传闻不无关系。2013年12月15日晚,天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增量指标必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并将自2014年3月1日起按车辆尾号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拥堵、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天津也是以此理由成为又一个加入限购的城市。而2014年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 武汉、大连等8个城市均存在实施限购的可能性。数据显示以上8个城市限购政策一旦实施,将造成当地汽车销量25%左右的下降,直接减少汽车销量40万辆左右,约占国内全年汽车销量比重的2%。但相比10%增长的预测,即使抵消2%增长,中国车市今年仍很乐观。
六、三四线城市潜力将释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尼尔森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消费蓝海市场洞察白皮书》显示,未来一年中,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占新增购车需求的比重,将高达68%。三四线城市的购买潜力未来将快速释放,进而拉动车市增长。据分析,在一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交通拥堵愈演愈烈之势下,“新型城镇化”目标的提出,将促进三四线城市,特别是西部城市的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对于汽车厂家来说,谁抓住了二三级市场,谁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限购政策令一线城市销量难有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进行了品牌策略调整,加快向二三级市场营销布局的步伐。
七、自主品牌前景不乐观
2013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同比增长11.4%,但在乘用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却下降了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合资车企纷纷实现汽车产品价格下探,并高调宣布要做低价车,同时加快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网点布局,使得自主品牌汽车市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此外,随着更多城市采取限行限购政策以及交通拥堵和停车位短缺等用车难题,不利的宏观环境也给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据调查显示,业界对自主品牌2014年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多数人不看好其能扭转不利局面,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被蚕食,而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限购行列,自主品牌的外部市场环境也将进一步恶化。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自主品牌企业在产品质量以及品牌孕育上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也在积极向中高端市场突破,诸如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车企在某些专长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也拥有了追赶甚至是超越合资品牌的实力。当然这里有一系列天时地利人和结合的因素,比如中国消费者现在的SUV热,很多SUV获得了超额利润,等等。自主品牌如何整体实现突围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八、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正式出台,并将于2014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二手车行业人士万众期待的行业规范标准正式出台,这将解决长期制约二手车行业发展因消费者对于二手车况和价格不了解,让部分“车虫”低买高卖牟取暴力的局面,意味着国内混乱的二手车市场将开始标准化、品牌化运作,二手车市场也将迎来一个健康发展新阶段。据中国商务部统计,目前中国二手车交易量占整个市场销售量的40%左右。与此相比,德国二手车交易量所占比例达到60%,而英国更是高达75%,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二手车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少曾经的新车已经使用超过5年,由于房产、汽车限购政策的实施,为换新车不得已要出售自己的旧车,这将促使二手车交易更加的活跃, 以北京为例,由于实行限购政策,北京的二手车交易量已经超过新车。由此预测,2014年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需求会处在刚需阶段。#p#分页标题#e#
九、线上购车或将挑战传统销售模式
 
在最近几年,随着汽车产销量的快速攀升,汽车消费环境正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传统的销售模式被打破。2013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并成功跨过2000万辆大关,被外界称为汽车的“暖冬年”,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新车销售利润正持续走低,经销商利润不断萎缩,库存压力高居不下,与此同时一些原本陌生的名词比如汽车金融,线上销售等开始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熟知。根据AutoTraderGroup的一项市场调研,如今消费者花11小时或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做研究,花3.5小时网下购买汽车,这包括了到经销商的路上时间。大众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网络来了解汽车产品的各种性能、颜色、价格等,并进一步发展到通过网络下订单购车,但是线上购车这种模式是否会取代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尚存争议,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汽车还是需要通过实际的体验驾乘后才能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此外还有维修保养以及售后服务仍然需要在线下完成。但是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多创新性的营销方式在未来或可期。
十、汽车金融市场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由中国民生银行与德勤联合发布的《2012汽车金融报告》研究表明,汽车生产环节只创造了约30%的利润,流通和售后服务环节却能带来约70%的利润。而汽车金融服务将在这70%的利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上汽、广汽、一汽、东风、奇瑞等国内车企相继成立了汽车金融公司,而这些金融公司往往以低门槛,易申请,快审批的操作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不过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占有率相比起国外发达国家还是有很大差距,据悉目前汽车金融在部分地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15%—20%,但是相比起如美国,汽车金融在地区的渗透率有近70%而言还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在国外通过贷款及其他金融方式买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国内却还不普遍,渗透率不到20%。但是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汽车金融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而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日益成熟,汽车金融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发展的春天,特别是会受到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喜爱,国家在这方面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并提出了产融结合的口号。”2013年年底中国汽车产业金融协同创新平台成立,这一平台的成立旨在探讨中国汽车产业金融协同创新模式,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资本、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这个平台的建立也将把以前不被纳入汽车金融主流视野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吸引进来,为零部件企业在产品设计、企业合作、品牌建设上提供更多具有接续性的资金支持。
十一、汽车产业整合加速 即将进入“蜜月期”
去年11月份,北汽集团以不足1亿元的价格兼并重组江西昌河汽车。根据双方协议,北汽将持有江西昌河70%股份,到2017年末计划累计投资约130亿元,实现整车产能50万辆,全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随着进一步的发展,北汽还将继续扩大昌河汽车的产业规模,建设合资新基地和自主品牌战略基地,使昌河达到产销整车100万辆、实现全产业链1000亿元的营业收入,进入“百万千亿”企业级别。北汽成为继广汽后,又一家通过并购重组加速发展的车企。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四大)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 重汽(四小)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并制定了“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的政策红线。相比“四大”,北汽、广汽等企业在并购重组方面走在了前列,而在2014年,则是联姻后的“蜜月期”,能否顺利度过这段时间将考验这两家企业的管理层,希望长安与昌河曾经的罢工事件不会再次上演。
十二、各大品牌新车、新技术全球同步渐成趋势
根据销量统计,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销市场,无论是豪华高端品牌、合资车企、自主品牌,都不得不对中国市场特别对待。据网上车市统计,2012年共有82 款全新新车上市,其中轿车54款、SUV车型20款、MPV车型8款,而2013款这个数字被刷新到了112款,平均每3.2天就有一款新车推出。另外,在技术层面中国市场也不再是捡别人淘汰的技术了,越来越多的车型全球同步开发、同步引入到中国市场,甚至专为中国研发新车型。2014年,相信新车的投放数量不会有所减少,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不仅是中低端市场,高端豪华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预计新车投放量仍会有10%以上的增长。#p#分页标题#e#
十三、零部件企业未来发展依旧面临着种种挑战
 
2013年年底,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与Lazard共同出版的《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报告2013》显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业盈利性稳定在高位:2012与2013年的EBIT(EarningsBeforeInterestandTax,即息税前利润)利润率都为6.5%。供应商获利最大的领域为底盘、传动系统与轮胎,而内饰部件领域利润却会进一步萎缩。行业内对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仍持乐观态度,认为EBIT利润率将保持在6%左右;但同时认为商业复杂度与风险会继续增加,对于供应商而言仍是压力重重。根据2013年末,74家在沪深股市上市的零部件企业三季度报来看,7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总营业收入约为2522.38亿元,超七成的企业营业收入相比上年同期稳定增长。“目前,中国供应商的利润还是很高的,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也很多。”主机厂每年都有一个针对零部件供应商的降价幅度,供应商利润率持续受到挤压,此外国内零部件厂商核心技术欠缺,一味地拼价格,市场上恶性竞争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