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域性市场上,采购成本高低、采购效率、当地市场能提供的原材料质量水平等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跨国零部件企业在华投资和采购步伐的加快,中国供应商应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先机?跨国零部件公司是如何看待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并从中国采购的?他们的采购策略有何变化?对供应商有什么新的要求?
积极建立本土采购渠道
“中国是德尔福重要的战略市场。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德尔福就把本地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中国设立了从采购、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和供应、客户支持等全方位的强大的客户支持体系。伴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以及德尔福中国业务的成长,德尔福在中国的采购额也在稳步逐年增长。我们本土供应商在各个方面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个趋势。”德尔福电子电气系统亚太区采购总监应萍表示。
伊顿公司车辆集团全球供应链管理副总裁韩思德表示,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供应能力、质量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中国在铸件、锻件等零件有很大的优势,对伊顿等跨国零部件公司很有吸引力。跨国制造商不应该总认为“中国制造”低质量。
威伯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提升威伯科在中国的采购能力,能更好地支持威伯科在中国的本土生产,优化威伯科全球供应链网络,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供应灵活性。近年来公司一直在积极推进全球化,中国已经成为威伯科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地区的采购量也随着产量的增长和本地采购率的提高迅速增加。
	据介绍,2006年威伯科在中国的本地采购率不到50%,而目前我们已实现了近80%的原材料本地采购,如压铸件、机械件和部分电子件都实现了100%的本地采购,而非金属件、塑料件和橡胶件的本地采购量也在逐年增加。过去的三年里,威伯科在中国的采购金额达到了年均25%的增长。
	以博世为例,其在中国市场的采购比例已超过20%。而到2013年,博世希望超过80%的原材料能来自中国本土的供应商。

 11万
													11万
												 
													
												
 11.08万
													11.08万
												 
													
												
 5602
													5602
												 
													
												
 1.21万
													1.21万
												 
													
												
 5635
													5635
												 
													
												
 5749
													5749
												 
													
												
 9538
													9538
												 
													
												
 1.61万
													1.61万
												 
													
												
 9418
													9418
												 
													
												
 8535
													8535
												 
													
												
 1.07万
													1.07万
												 
													
												
 8998
													8998
												 
													
												 6188
													6188
												 
													
												
 8320
													8320
												 
													
												
 7096
													7096
												 
													
												
 6061
													6061
												 
													
												 5409
													5409
												 
													
												
 5057
													5057
												 
													
												
 567
													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