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情报
一个中国手机生态高地正在形成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1日 14:51
中国是全球智能手机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全球智能手机最大的生产“基地”。 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达到了6亿部,占全球总量的45%,这意味着全球近半数的手机都在中国生产制造。而在基于产业链的区位选择下,中国手机产业的地区集中度也进一步增强,形成以多个区域手机产业集群为主的地理分布格局,其中,具备从设计、模具、主板、生产到销售一体的完整手机产业链的珠江三角手机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最大的手机制造“高地”。业界曾形象描述,在珠三角方圆100公里以内,能够找到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厂商。
 

 
惠州:产业链完备 向“世界手机之都”进发
位于广东东江之滨的惠州,西邻东莞和广州,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上的便利也造就了惠州在手机产业制造链端的优势,目前,惠州市拥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江高新科技园、大亚湾开发区等一批专业化的手机制造园区,全市有近1000家手机产业关联企业,涵盖了上中下游各个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其中,惠州手机零部件配套率约为70%,自动化贡献率约为60%。
在产业链端,惠州拥有一批手机产业龙头企业,包括稳居国产手机海外销量第一的TCL,全国最大的手机方案设计商惠州龙旗,苹果、三星全球最大的手机玻璃面板供货商伯恩光学,产业链企业集群也带动了更多手机关联企业在惠州的齐聚发展。2016年,惠州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3532亿元,增长4.3%,其中手机产量达1.88亿部。
惠州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不过,由于主要承接深圳、上海等地的配件生产制造,惠州手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线路板、电子元器件和机壳等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领域,功能手机产量占比偏高,智能手机产量占比偏低,高端智能手机集中在个别国外品牌,自主品牌高端智能手机少,企业盈利能力和研发投入普遍不高,市场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同时,惠州手机产业主要集中于代工制造领域,重生产、轻研发现象较为严重,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仅限于个别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研发创新交流活动较少,企业间尚未形成有效的专利协作机制,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服务能力偏弱。
东莞:配套完整 产业结构待升级
位于珠江口东岸的东莞历来就被称为“世界工厂”,而在全球手机产业链环节上,东莞更是地位非凡。完整的产业配套、强力的政策支撑、活跃的市场环境,使其成为国内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据东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与软件服务业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东莞拥有占据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三名的华为、OPPO、vivo,以及宇龙通信、金立、华贝电子、金铭电子等一批整机生产企业,同时还拥有一批大型整机代工企业和配套加工生产企业。据IDC统计数据,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超过14.7亿部,而东莞2016年手机总出货量超过3亿部,手机企业产值为3500亿元,这意味着2016年全世界每5部手机中就有1部在东莞生产。此外,全球手机电池年需求量约为20亿块,其中有10亿块都是东莞松山湖一家企业生产。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
 
不过,东莞手机产业链虽然配套齐全,却并非没有短板,在产业链环节,东莞仍然缺乏专业芯片企业,同时,由于地处广州与深圳之间,导致东莞对专业与高级人才的吸引力被两地稀释,从而相对削弱了东莞在三地间的竞争力。此外,与惠州一样,东莞手机产业也集中于代工制造领域,高端的研发与创新能力较为缺乏,产业转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