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讯 > 行业情报
“成本”趋向均衡 全铝车身成轻量化方向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8日 16:45
 
       在乘用车车身及部件上,用轻质的铝合金替代钢材,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我们注意到,近几年此替代趋势的进程大大加快。如特斯拉的Model S采用了全铝车身,2015款的福特畅销皮卡F-150也将采用全铝车身。
       按照加工形式分类的话,汽车用铝主要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三种形态,其中压铸件用量占比80%左右,挤压件和压延件各占10%左右。压铸件主要用于发动机、车轮等部位,挤压件主要用于座架、行李架、门梁等,而压延件主要是生产车身用铝板等。一般来说车身重量占到整车重量的30-40%左右,未来全铝车身将是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方向。
       根据美国铝学会报告,汽车每使用0.45Kg铝就可减轻车重1Kg。而对于一辆1300Kg重的轿车,若重量减轻10%,其燃油消耗可降低8%。这在节能减排政策不断缩紧形式下,对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
       原来车身用铝主要集中在高端车,如保时捷、法拉利、捷豹等部分车型,而今我们发现,车身铝的使用在明显下探,在A/B级车里面用的越来越多。如大众高尔夫。
       如果说应用车型下探,背后的原因恐怕也要追溯到两点——用车成本和购车成本的均衡。车企用铝的动力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节能标准,另外一方面则是当用车成本大于购车成本时,车企才会有所行动,毕竟相对钢,铝合金成本相对较高,而给车企资深带来的附加值较少,而目前或许正在接近或达到成本的均衡点。且近年来石油价格一直处于相对高位,而电解铝由于产能过剩价格处于相对低位,才导致这一下探形式的出现。
       据欧洲铝业协会(EAA)的研究表明,对于高尔夫之类大小的电动车型,在相同续航里程下,使用全铝车身将增加1015欧元成本,但可以节省电池成本1650欧元,总成本将减少635欧元。对于传统燃油车,按目前汽油价格计算,不到2年即可从节省的燃油费用里收回铝替代钢增加的成本。
       当成本这一“软肋”逐步均衡时,也即意味着铝合金最大的发展障碍正待被突破,毕竟相对其他可替代材料,铝合金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较为成熟,也是较为现实和理想的轻量化方案。